8月31号早上7点,哈尔滨的晨光刚漫过中央大街的面包石,张水华站在马拉松起点线前,运动手表显示心率58——这是她最舒服的起跑状态。 谁也没想到,这个扎着马尾、穿着荧光绿运动背心的女护士,会在4小时23分后冲过终点线股市策略,把女子国内组的金牌攥得发烫。
"2小时35分27秒! "解说员的声音穿透人群时,张水华蹲在地上哭了。 她不是喜极而泣——赛道边举着相机的同事后来回忆,她冲线后一直在念叨"终于不用再请假了"。 三个小时后,这段带着哭腔的采访视频在网上炸开:"我们医护太难了,上不完的夜班,调不动的班。 我就想求领导一句话,支持我调个休咋就这么难? "
视频里她抹着眼泪复述领导的原话:"你这是个人爱好,要去比赛就自己找同事调班。 同事同意就去,不同意就算了。 "评论区瞬间炸成两派。 有跑友留言:"能跑进235的业余选手,全国都没几个,这姑娘够拼! "也有护士同行叹气:"我们科排个夜班表都要吵三天,她倒好,直接把矛盾捅到镜头前。 "
展开剩余86%要说拼,张水华确实有两把刷子。 去年8月哈尔滨马拉松,她就拿了国内组第一,医院官网还专门发过贺文。 可马拉松这事儿,不是说跑就能跑的。 咱普通人跑个5公里都得咬咬牙,她为了备战全马,每周至少要跑150公里——相当于每天绕着松花江跑4圈。 更别说周末得早起集训,大冷天儿的凌晨5点,当咱们还在被窝里赖床,她已经在江边踩着霜跑了。
问题就出在这儿。 护士排班表上,白班、小夜、大夜轮着转,周末想凑齐人上班比登天还难。 就说今年3月吧,张水华要参加无锡马拉松,提前半个月就开始找同事换班。 小夜班换给小陈,大夜班换给老王,连着换了7个同事,最后才勉强挤出两天假。 结果到了比赛当天,她又发着38度的烧冲过终点——视频里她挂着吊瓶训练的画面,看得人心里直揪。
可谁能想到,这番掏心窝的话,反而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。 9月1号上午,福州市卫健委被堵在发布会门口,记者举着话筒问:"张水华的事儿,你们管不管? "工作人员推了推眼镜:"这属于医院内部排班问题,具体得听医院的。 "
舆论场上的风向开始变了。 有护士在匿名社区发帖:"我们科一共12个护士,每个月要值6个大夜班。 她要调休? 行啊,让她替我值俩大夜试试? "还有网友翻出她的社交账号——好家伙,人家不仅签了运动品牌,还加入了MCN机构。 评论区炸了:"合着这是兼职护士,全职跑马? "
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,9月1号晚上,一个ID叫"医路同行"的网友发了篇长文,自称是张水华所在科室的老护士。 帖子里晒出排班表截图:今年3月,张水华休了4个周末;4月,又休了4个周末。 "咱们科啥情况? 正常每个月能休2个周末就算烧高香了。 "帖子里还提到,护士长为了给她调班,自己连续半个月上大夜班,"有次我值完大夜去接班,看见她趴在护士站桌上打盹儿,电脑屏幕还亮着排班表。 "
最扎心的是那句:"她要的不只是调休,是特权。 "帖子里晒出张水华今年的参赛记录:3月无锡、4月武汉、5月大连、6月兰州......短短四个月,10场全马。 "每场至少请假3天,10场就是30天。 "发帖人反问,"换你你干吗? 把科室的班都搅黄了? "
网上骂声一片。 有护士晒出自己的排班表:"我上个月值了8个大夜,她倒好,直接要求领导'支持'。 "还有网友翻出《护士条例》,里面明明白白写着"护士应当遵守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"。 评论区有人总结:"爱好不能凌驾于岗位职责之上,这是底线。 "
可也有明白人出来打圆场。 有跑团的老炮儿说:"我带过好多医护跑者,人家都是下了夜班不睡觉,凌晨4点爬起来练。 人家图啥? 不就图个热爱吗? "还有网友说:"领导要是能灵活点,既保证科室运转,又支持员工发展,才是双赢。 "
现在这事儿还没个定论。 张水华的社交账号已经3天没更新,医院官网也删掉了去年的贺文。 倒是那个"医路同行"的帖子,阅读量破了百万,评论区分成了两派:一边说"护士不容易,理解万岁",一边说"爱好不能当饭吃,该守规矩就得守"。
昨儿半夜,我刷到个护士发的朋友圈:"今天值大夜,下夜班路上看见晨跑的人,突然想起刚入职时的自己。 那时候我也想跑马拉松,后来结婚生子,要照顾老人,要还房贷,慢慢就把梦想埋起来了。 "配图是她穿护士服的背影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。
这事儿啊,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 咱们普通人想追个梦不容易,当护士想追个马拉松更难——既要扛住工作的压力,又得顾及团队的感受。 至于最后怎么收场? 估计还得等医院内部商量个折中的办法。 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领导真能灵活点,给医护多点支持,说不定还能多出几个"最快护士"呢?
发布于:辽宁省华泰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